发布时间:2017-2-4 16:23:51
既然无缘志愿,那就踏上赛场
——我身边的郑开马拉松
本报记者 胡晋瑜
距离十二月还有两周的时间,郑州迎来了2016年的第一场雪,雪不算大,在地上只积了薄薄一层。周六,早上八点五十二,郑州大学校园内和往常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几乎所有人都裹紧了自己的羽绒服,依旧步履匆匆。大三女生晓曼站在白茫茫一片的操场边,独自一人做着热身运动,她侧着身子蹲下,静静地压着自己的左腿。
这不是她第一次在这么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跑步,但她依旧十分注意,将自己的鞋带紧了又紧。热身完毕,她迈开了双腿,步子里轻快却透着谨慎,小心的躲避着尚未融化的雪块,因为她不想在这么关键的时间点上受伤。
她要参加一场从郑州到开封的“旅行”
12月15日,2017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报名工作正式启动。上午11点05分,距郑开马拉松官方网站预报名窗口开启,不过刚刚过去了5分钟,晓曼便已经完成了预报名工作,参加这次比赛,她已经下定了决心。
据了解,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定于每年春天三月底四月初适时举行。从2007年首次举办仅有5600人参赛,到2017年,全、半程项目预报名总人数突破10万人,郑开马拉松即将迎来它第十一个生日。
郑开马拉松赛道是全中国最平坦的马拉松赛道,宽100米,由双向十个快车道组成,道路平坦笔直。起点为郑汴新区郑开大道白沙服务站,终点则是开封龙亭公园前广场,连接了郑州和开封两座河南著名城市,“郑开”两字也由此得名。
晓曼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因为实力有限,报名的项目仅是半程马拉松。尽管无法自己跑到开封,但仍希望比赛结束后,可以前往开封游玩心念已久的清明上河园与开封府。
“我不是郑开跑友会的会员,需要经过抽签的程序才可以参加比赛,希望一定要抽中啊。”晓曼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愿望。
除了职业选手外,像晓曼一样希望通过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磨砺自己心性,丰富人生经历的业余票友也绝不在少数。她希望自己能够有幸成为,那比赛开始时人海中的一滴水珠。
与志愿者失之交臂,成为她踏上赛场的动力
晓曼是郑州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2014级的一名学生,今年已经大三了,平时除了作为学生干部服务同学外,最多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生志愿者活动当中。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小小的价值,一直是晓曼做志愿的第一动力。
2014年,刚刚成为郑大学子的她,便加入了学校的小白鸽公益志愿队。组织同学为工人捐献多余衣物、在自闭症康复中心教患病孩子用电脑、冬至前往附近中学给留守儿童包饺子、在福利院做义工陪老人聊天……校内的各种志愿活动都时常能看见她的身影,晓曼短短一个学期内就已经成为了郑大的三星志愿者。
经历校内志愿活动的历练,晓曼萌生了参加大型社会志愿活动的念头。2015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活动,便恰逢其时的出现在了她面前。经过了院级的选拨,校级的筛选,晓曼却意外在最后一轮组委会的面试中被淘汰。
“当时对自己太自信了,以为凭借自己以往的志愿经历,就肯定能上。但却连马拉松全程多长都没搞清楚。”晓曼现在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平静,“但要是没这事,现在报名马拉松的人也不会有我了,也算是命运的安排吧。”
“失落肯定是有的,但我并不沮丧,反而多了一股倔劲。”晓曼也坦言了当时的心理状态。“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你们不让我当马拉松的志愿者,那我就自己来跑马拉松。’”
这一段小小的插曲,也就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它今年报名“郑开”最大的动机。
踏上跑道,管它电闪雷鸣
亚瑟士跑鞋一遍又一遍地碾压着带雪的跑道,发出的“嚓嚓”声给人一种粗糙却又踏实的感觉。上午9点,气温也就4 、5度的样子,晓曼上身仅穿着一件薄薄的运动卫衣,下半身搭配着黑色的压缩裤。即使隔着压缩裤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她那紧实的小腿上起伏的线条。
这已经是第十圈了,看了看手上的秒表,14min46s——平均1公里3分41秒,参考《大学男子1000米成绩标准》也已经是“良好“了,何况这还是一个女生连续不断地跑了4组1000米后创造的成绩。
晓曼如今身姿矫健,体态匀称,用她室友的话讲那也算是一枚亭亭玉立的运动系女神了。可晓曼自己坦白:大一那年,她还是个小胖妞。
167cm的身高,不赖吧,偏偏却有135斤的体重,活脱脱就是一只脚已经踏入肥胖界的超重人士了啊。带着如此沉重的身躯怎么能跑马拉松呢?没办法,只有一个字:减。
大一下学期便开始了减肥计划的她,起初还梦想着快乐减肥,没想过要下苦功,于是仅形式性地在健身房办了卡,请了私教,学了游泳,做了塑形训练,几个月过去,收效却是甚微。后来听别人说跑步很有效,一拍大腿,“我不是要跑马拉松吗,当然要从跑步练起啊”,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到了跑步上。
大一的那个暑假,晓曼每天都绕着她家附近的公园跑,“公园不大,外圈也就2、3公里的样子吧,我当时一圈都跑不下来,刚跑10分钟就累的不行了。”
“开始没几天,心里便想着打退堂鼓”晓曼笑着说,但一件事对她触动很大,有一次,她正在运动论坛里“取经”,无意中看到了几年前的一个新闻:一位患有脂肪肝的母亲为给自己患病的儿子捐献肝脏,决定每天长跑10公里,七个月后脂肪肝奇迹般地痊愈了。
“对比之下,自己实在太软弱了”,从那时起晓曼便下定了决心每天晨跑锻炼,“之后这几乎成了我的习惯。”
一个暑假体重下了十斤,开了学,晨跑的习惯也依然没有丢下。
“尽管有时学业繁重,跑步时间没有那么规律,我也会每天坚持至少半个小时的跑步时间,有时候空闲了,一跑就是一个下午。”晓曼说道。
令晓曼印象最深的,是9月份的一个傍晚。她一如既往地在学校操场上刷着圈数,可本该大亮的天色却忽然变得昏昏沉沉,没跑几圈,便下起了大雨。本来她晚上还有一节公修课,老师有时还会亲自点名。结果,她选择了继续跑下去,在无人的操场上,任由瓢泼的大雨疯狂地打在脸上,如若末路狂奔。
“当时就是有一股冲动,想要一直跑一直跑……不想停”,结果晓曼就真的没停,一直跑到了晚上9点多——雨停了。衣服裤子都湿的彻底,回到寝室,室友还以为她掉到了学校的眉湖里。
来吧郑开,我无所畏惧
晓曼通常是在操场跑步,可后来学校有学生组织环校跑,她也跟着转移了阵地。据她室友透露,原来,组织环校跑的负责人就是晓曼的暗恋对象。机械院的一个学长,一米九几的个儿,肩宽腿长,八块腹肌,环校跑时总是领跑者,扛着一面“跑者无疆”的大旗,绕着郑大跑一圈下来,不带喘气的。天气热的那几天还爱赤膊上阵,每到这种时候,后面跟跑的女生就莫明的多了起来。
“我当时确实一直很努力地想向他靠拢”晓曼说道。因此她经常一个人偷偷加训,从开始的悠游自在,漫无目的的乱跑,变成了后来6~7km的刻意训练,再到10km……
同时他俩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反正4月份的校运会,晓曼是女子(非特长生)3000米组的冠军,而那个学长则是男子组5000米的第一,“一切皆在不言中”晓曼含蓄地笑道。
如今早已入冬,郑州气温也急转直下,再加上那三天两头、经久不散的雾霾,着实令所有喜爱户外锻炼的人都望而生畏。
可晓曼却没有因为天气而屈服,带着兜帽,挂着口罩,依旧每天“坚守”与迷雾重重的操场。原来十点半还依然热闹非凡的南操场,现在七点也难见人影了。
但也有零星几个跟晓曼同样固执的人,依然无畏前行着。据晓曼自己介绍,每天都有一个男生,8点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跟她一起跑步。“我好几次都想跟他打个招呼的,但是他跑出几米,我就找不到他了,因为——雾霾实在太严重”,晓曼打趣道。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选择跑步机时,晓曼如实回答,因为她一直都在为明年的“郑开半马”做着准备,此时此刻,她更加信赖的是脚踏在路面上,风刮过脸颊旁的那种实实在在的质感。
记者的跟踪采访已经结束了,但晓曼一个人的修炼却仍然还在继续。现在独自跑步的她,并不感孤独,因为她知道就在明年的3月末,她会和成千上万个“自己”相遇。
来吧郑开马拉松赛,这就是郑大人的故事,这就是郑大的学生记者。我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学生,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团记者,胡晋瑜,我愿为郑大代言。
希望明年春天,你能在赛场上看到奋力拼搏的晓曼,也能在赛场旁看到奋笔疾书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