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记者周含露作品

发布时间:2015-2-27 10:59:48

奔走,只为我心有梦

——访郑开国际马拉松注册大学生记者团

河南大学   范作言  周含露

编者按:2012年的春季,第六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如期而至,本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首次启用了大学生记者。共有来自全省各个高校500余名学子积极报名参与了残酷而又激烈的选拔赛。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骄阳烈日下,他们忙碌奔走、穿梭于赛场内外,和运动员们一起流汗流泪,感受着马拉松赛场难挡的魅力;四月暖春中,他们满怀激情、独具匠心,用手中的笔和我们分享马拉松赛场的喜悦和感动,目光敏锐地捕捉着马拉松赛场最美的瞬间。

我心有梦,本期《河大人风采》将带您重返四月八日的“郑开国际马拉松”现场,去感受这一群将新闻作为理想的大学生记者们的无限活力与风采。

百转千回 入选大学生记者团

第六届郑开马拉松将启用大学生记者这一制度的消息一经发出就在如今万能网络上引来无数的“围观者”。初赛就迎来了全省高校共计500余名热爱新闻宣传的大学生报名参选。经过有序筛选,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赛初赛中,我校92名学子顺利通过初试,开始准备复试作品。

正值美好寒假,参赛的选手们却不得不忙碌起来,只是地点换做了温暖的家里。校广播站记者张珂晗道出了大一参赛选手的“甜蜜怨言”:“复赛的其中一个要求是策划马拉松的校际宣传活动,以此传播、宣传郑开国际马拉松,这可让从没做过活动策划的我没了方向,只能去求助于同学和网络。那段时间里,‘同一战壕里战友’的交流活动尤为频繁,广播站新闻部11级的QQ群里沸反盈天,QQ消息的提示音成为了那段忙碌时光的背景音乐。”

2月下旬,大赛组委会公布了进入复赛的100名选手的名单,“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个期盼已久的通知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遗憾。当进入复赛的参赛选手周含露看到选手名单时,她的心理很是复杂,一方面为自己准备复试作品时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而欣慰,另一方面,虽然自己收到了“战友”的祝福,但看到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落选,心中的遗憾、伤感、不甘依旧融成了一剂特制的“苦药”,在身体内横冲直撞。她说道,“后来在面对选拔和赛场采访过程中的障碍时,有一种力量一直激励着我坚持下去,我带着其他未能到场的‘战友们’的期望,半途而废不是我的风格。”

就在大家都以为忙碌的生活终于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实施传播方案”这一决赛要求,平地一声雷般地打破了生活暂时的平静。刚刚通过复赛的“马拉松传播大使们”撑起疲惫的身体,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忙碌。

几经沟通协商,我校广播站和河大在线合作建立起了马拉松专题报道频道,同时进行的还有我校新老区合作拍摄的宣传片等活动。没有活动经费,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支持,校园传播大使们只能自己去借拍摄器材、自己凑钱去做条幅。尽管客观条件样样不尽如人意,大家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复赛的“刁钻任务”,并且还通过主办方提供的QQ群同其他兄弟学校的参赛者交流经验。当我校的记录短片呈现在组委会评委以及外校的兄弟选手眼前时,精彩的视听效果让辛苦已久的选手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汗水总能浇灌出娇艳的花朵,经过忙碌与拼搏,我校共有11名同学过关斩将,握住了幸运的赛场报道入场券,正式成为了有机会进入赛场并进行现场报道的40名注册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之一,而我校也是本届大赛最大的赢家。

心潮起伏 鲜活赛场印象

4月8日,郑开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赛,郑汴两城也因此沸腾起来。40名注册大学生记者要与参赛运动员一起,一同接受大赛的检验。

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路被 “小马拉松”组的运动员们变成了红色的海洋,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我校注册大学生记者周含露依然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幸亏提前做了采访提纲,也特地提前熟悉了现场,不然在那种环境下,真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入手采访。”

赛场上随处可以见到忙碌着的、来自各大高校的注册大学生记者们,他们充满激情而不乏理性,和运动员们一起构成了大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当运动员撞线时,他们和普通的年轻人一样为之呐喊喝彩,年轻的心同样心潮澎湃;看到嘴唇干得起了皮的志愿者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莫名的感动也在自己的心中百转千回。他们为那赛场上的温馨而动容,又不能完全放任自己,随时提醒自己保持敏锐的眼光,真实客观的还原大赛的现场。

周含露讲了一个采访遇到的一件小事:在情侣马拉松的赛场,她看到了一对情侣在起跑之前却突然退出了比赛,好奇之下,经过采访才得知这对情侣在比赛前和平分手了,和平地在赛场前挥手道别。

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贾媛媛也遇到了一件趣事:在轮滑马拉松的赛场上有一个半路昏倒的小女孩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但是后来贾媛媛在终点处又一次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她感觉这个小女孩的精神十分可嘉就想赶过去采访,结果走上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对双胞胎,衣服着装完全一模一样。

 

注册大学生记者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将大赛的盛况以自己笔重新还原;同时也是辛苦的,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收拾,提前2个小时到达赛场,直到大赛结束,他们也不能像运动员那样满载赛后的喜悦心情马上离开,因为“选取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任务是对每个注册大学生记者的基本要求。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时,顾不上休息,扔下背包,就扑向电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稿件。回忆起这些,我校注册大学生记者贾媛媛说道,“人山人海的赛场,跑得虚脱的运动员,细致阳光的志愿者,当这些人、这些事不断地在脑海中萦绕,真的顾不得自己的疲惫,只想尽快将心里的那些所思所感用语句表达出来。”

比赛期间,赛场内外有多家国内外专业媒体也同样进行了全程、全面的报道, 而且“装备”齐全、经验丰富。面对这样激烈的专业竞争,大学生记者相对就势单力薄了许多,没有更多更大的“战场”去供他们发挥,但是这些高校的“学生军”在情绪上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独辟蹊径,把视角更多的放在了场外,发现一些细节的新闻,关注身边的志愿者、裁判以及工作人员,谈到这些赛场上的服务者,贾媛媛觉得,尽职尽责、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他们,特别是无偿奉献的志愿者们,也同样应该得到公众更多的掌声和关注。

展开

电话咨询

报名

0371-86667787

0371-86667797

0371-68769705

招商

0371-6876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