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2-27 8:59:21
放飞梦想,无悔青春
郑州大学 刘丹
编者按:郑开马拉松已经走过辉煌光荣的八年,作为中西部最盛大的马拉松赛事,郑开马拉松受到了众多马拉松跑友及广大市民的喜爱与支持,然而这无限风光的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也离不开众多大学生的辛勤付出与参与。他们所做的事有所不同,但他们有的是相同的热爱郑开马拉松的那份赤诚之心。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倾听他们内心深处对于郑开马拉松的那份特别情愫。
大学生运动员:既然选择了跑,再难受也要坚持到底
2014年3月3日,陈耀晖一个人参加了第八届郑开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比赛。时隔近一年,仿佛那一切都并没有远去,郑开马拉松似乎仍活在他的生活中。他说,自己家里现在都还保存着跑完后领到的郑开马拉松的纪念奖牌。他的手机还存着近三十张当天比赛时拍的照片,他笑着说:“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啊,我咋会舍得删呢?”
回想起那次比赛,他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到,之前从未练过长跑的他和舍友们一起报名参加了郑开马拉松半程的比赛。而为了备战马拉松,他提前半个月为自己制定了训练计划,他每天都会绕着操场跑五六圈。
他还清楚地记得比赛当天他见到的场景:“那天人山人海。有很多个性十足的参赛选手穿着很抓人眼球的衣服,当时特别感动的是,看到有很多白发老人还特别有活力,特别兴奋地准备比赛。”21.0975公里,之前从未跑过如此长距离的他,咬牙坚持跑完了全程。他表示,跑到最难受的时候,他的喉咙有种火在烧的灼热感,腿也跟抽了筋似的感到无力,身边已有几个选手试着慢走歇息,甚至有的选手干脆就中途退赛,但是他说,想要拿下半程马拉松的心,从开始就一直没有改变过:“既然选择了跑,再难受也要坚持到底”。而他对马拉松精神的理解也正是“坚持不懈”。他坦言,郑开马拉松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真正学会了坚持。
大学生志愿者:尽自己的能力,让身边的人快乐一点
2014年3月30日凌晨两点多钟,天漆黑漆黑的,微凉的风徐徐吹着。偌大的校园里空无一人,科学大道上也鲜有行人与车辆。然而此时郑州大学为第八届郑开马拉松服务的志愿者早已在南门口集合完毕。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沈悦便是其中一员。
她静静地回想着近一个月来发生的事情:看到征集郑开志愿者的消息,喜欢做志愿服务的她果断地报了名。接下来,撑过淘汰率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前两轮面试。在第三轮面试进行了长达七天的素质拓展,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六点十分就到操场集合进行拓展。经过重重选拔她成为郑开马拉松为小马拉松服务的志愿者,并接受了三次培训。
而现在,她即将奔赴第八届郑开马拉松小马拉松的比赛现场。她内心兴奋得不行,她在微信里写下这样的文字:“郑开马拉松我来了!希望自己能用自己的画笔为它添色,用笑容和服务为参赛人员喝彩!”
凌晨三点左右,大巴车从郑州大学新校区出发。当天晚上大多志愿者担心耽误集合时间都没回宿舍休息,只能在车上凑合着休息了一会儿。五点多,天刚蒙蒙亮,一行人终于从西四环到达了郑东新区CBD。大家揉了揉眼睛,打起精神,便精神抖擞地迎接令人激动的志愿服务。
沈悦七点开始布置赛道。放眼望去,赛道两侧摆满了广告牌。而她们需要将这些重重的广告牌摆放整齐。而且需要一遍遍提醒路人绕行。她们服务的区域附近有一座大桥,桥下有减速带。小马拉松开始后,她更是丝毫都不能松懈。她要一遍又一遍提醒选手减速及转弯。她犹清楚记得当天提醒参赛选手不下一百次。她回忆道:“给我感触最大的是一位面带微笑快乐奔跑的残疾人。”“他积极向上、快乐奔跑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她还深情地说道。比赛结束后,她们又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整理好赛场,清理完垃圾。
即使做志愿很累,但是她却一直在坚持着这件不易的事。她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社会能做的贡献很有限,所以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很乐意去做的。”在她心目中,马拉松精神是快乐:”我看到很多参赛选手都特别开心地跑着,还有我觉得志愿者也是这样,带给别人快乐。
大学生记者:郑开马拉松,为爱奔跑
如今,靳千慧今年已经大三。大一的时候,听说郑开马拉松招募大学生记者时,向来热爱新闻的她很激动,但是她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自己才大一,经验和能力都还很不足,所以她觉得再锻炼一年再去参赛。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了郑开马拉松的比赛:“当时看到团里的同学在场上为新闻跑来跑去,感觉心里挺痒痒的。”锻炼了一年后,她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大学生注册记者的比赛。初试时,她认真地写了一篇体育通讯提交上去了。她回忆自己当时等结果的挺紧张着急的:“我那个时候很紧张,闲着没事做的时候,就去郑开官网上刷新,有时候一天都能刷新四五次。”进入复试阶段,需要按要求展开线下宣传活动。她说,她当时想到了拉横幅、集签名这些比较传统宣传的方式,但是她觉得这些方式太形式化了,并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宣传效果:“我既然热爱一件事情,就一定会用心做到最好”
她拉了一些赞助,在微博上开展了转发送话费的活动以及发自己的跑步照片抽奖的活动。之后她利用校园广播的平台宣传郑开马拉松,在微信上在《郑大微刊》上刊载一些马拉松的故事。她笑了笑说:“当时,郑开马拉松给我发了一个‘校园传播大使’,我还挺激动的呢。”比赛当天,她带了单反,电脑,三脚架,一个人背着这些东西,在现场跑来跑去。她回忆说比赛当天感触最大的就是一位妈妈带着她失明的女孩跑马拉松:“那个小女孩很小,可能只有两三岁,她跑的很慢还很不稳,我小心翼翼地问一些不会刺激到她的问题。当时我问她跑步开不开心的时候,她露出一个特别大的笑容,很高兴地说‘特别开心’。”她心目的马拉松精神是热爱,她说:“我觉得像学生记者在采访中碰到难采访的点时,选手在最难受还要撑下去的时候,靠的就是对郑开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