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记者选拔张笑丹作品

发布时间:2015-2-26 17:22:57

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的长跑盛宴

——记2014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校园传播大使姚景楠

河南师范大学   张笑丹

阅读提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参赛,没想到顺利通过初试;准备复试过程中状况频发但却从未想过放弃;赛后无处能回,没想到巧遇现代版“雷锋”。于河南师范大学姚景楠而言,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已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旅行”盛宴。

赛前:在纠结中尝试,为承诺坚持

2014年1月15日,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河南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宣告结束。一时间,校园里处处充斥着行李箱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的归途。送走了最后一个室友,回头望着空空的宿舍,2012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姚景楠也想拎着行李回家了。但随即,招募2014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注册大学生记者的微博消息又一次在她心中闪过,紧张的考试周里,这是最令她放心不下的事儿了。“既然都决定留下来准备材料了,还是试试吧”。之后的两天,她一个人在宿舍按照要求准备自己的材料。2014年1月18日,点完“发送”键的那一刻,景楠心中暗暗地想: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记者梦想了。

转眼就到了2014年的1月27日,一大早,景楠就盯着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官方网站,等待着初试结果。看到“河南师范大学姚景楠”几个字出现在入围者名单一栏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接下来的战斗应该会更加激烈吧”,看完复试要求,她对自己说。为了更好地准备复试,假期里,景楠和学校其他几个入围的同学一起商量校园推广活动、写具体的方案策划。几个人在开学前几天便到了学校,为进一步落实活动细节争取更多的时间。

“那是我觉得整个参与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姚景楠回忆说,“恰逢三月,复试截止时间就在眼前,而计算机二级考试也迫在眉睫,常常有一种分身乏术的感觉。”除此之外,姚景楠还担任班级职务,新学期事务繁多,许多同学都劝她放弃,下一年再来。“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她的眼睛里满是坚定,“组委会选我们进入复试,是因为我们当初的传播方案上写了我们可以做这么多,这不仅是对组委会的承诺,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承诺。”靠着这份对承诺的坚持,那段时间的景楠白天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做留言板、经验交流会、问卷等推广活动,晚上处理班级事务、练习计算机二级模拟题,“那是浑身都充满能量的时光”,景楠笑着说。而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辜负她的努力:顺利入选成为2014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注册大学生记者。

赛中:“拎包”工的角色,虽辛苦亦有收获

“当时真的特别感动,除了我爸,还没有男生到火车站接过我。”姚景楠说。原来,大赛的前一天下午,当景楠出现在郑州火车站时,与他同一小组的大一学弟特意赶来接她。“心里暖暖的,很高兴遇见这样的队友。”与景楠一组的两个“战友”,一个是大三的学姐,一个是大一的学弟,他们三个自从培训时认识,就一直通过网络联系,商量策划和选题。在景楠到达郑州的当晚,三个满怀期待的大学生记者就聚在一起商量第二天的具体采访事宜,包括分工、选题、大致的采访提纲和采访对象。“商量的时候就好激动了,好像已经置身赛场采访了一样。”

第二天凌晨四点,景楠一行三人搭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车来到了他们被分配到的采访区域——半程马拉松赛的终点处,这里不仅有一个水站,还有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可采访的素材还是蛮多的。”按照之前的分工,大三的学姐负责采访出镜,大一的学弟承担拍摄重任,自然而然地,拎包这一“光荣使命”就落在了景楠的身上。“那天遇见了一个‘赤脚大仙’,一看就觉得有故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背上的包和机器卸在路边,再跑着采访。”据她回忆,那是一个具有八年参赛历史的老跑友了,光脚跑是他的习惯也是特色。“跟着他跑了两千米,实在跑不动了,看来记者的耐力也必须得强。”除了这样“辛苦追随”的“赤脚大仙”,还有不请自来的“美猴王”。“那天学弟刚把机器架起来,就有一个‘美猴王’闯进我们的镜头。”后来采访得知,‘美猴王’是媒体同行,这次前来不仅为了采访,也想体验一把马拉松。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盛会,真的长了不少见识。”2014年3月30日的郑开大道上,各种身带号码牌的运动员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奔跑,他们有的身着奇装异服,有的打着各种旗号,更有甚者,推着孩子一起奔跑。而赛道之外,各个机构的媒体人员忙着采访拍摄,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在路途中间、水站、终点处等各个地方服务着,一切看起来盛大而有序。“有些同学觉得辛苦,但我只觉得有意义,能认识优秀的同龄人,还能跟一些媒体前辈交流学习,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在景楠的努力和队友的帮助下,其所写的《跑出“郑能量”,融入“心生活”》在组委会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赛后:巧遇现代版“雷锋”,绝处逢生

开赛两小时二十分后,肯尼亚选手基辅罗诺撞线。紧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陆续抵达终点,中午12时左右,比赛接近尾声。“回家的路真是一波三折。”景楠回忆道。由于他们处在半程马拉松赛的终点,前不接郑州,后不见开封。两个队友都在郑州上学,回去相对容易,而景楠要回新乡,便略显麻烦。得知水站的车要回郑州,景楠便告别了两个队友,搭上了水站的车。但开出后不久,由于安排有变,车主只得调转方向,而回郑州的时间预计到七点了。“七点就太晚了,还要回新乡,第二天还要上课。”无奈,景楠决定下车。宽阔的郑开大道上,景楠背着书包,手里拿着采访本,脖子上挂着记者证,一筹莫展地向前走着。“当时真挺绝望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还有一丝无助。

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建七局的建筑工地附近,有好心人上前盘问,了解情况后,一位领导模样的中年人告诉景楠,他刚好要回郑州,景楠可以搭他的车。“当时特别激动,就好像是一直在黑夜里,突然天就亮了。”而更让景楠觉得温暖的是,在得知她还没吃午饭后,工地的做饭大姐特地给她做了一顿饭。“我记得特别清楚,大米饭和蒜台炒肉,但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据景楠回忆,刚开始也略有担心,但真正坐在车里,发现是和领导的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心一下子就安下来了。“他们一直把我送到车站才走,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特别感动,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景楠说着,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感动。或许,于姚景楠而言,2014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不仅是对身体耐力的考验,更是其心灵的一场旅行。“这次参加郑开马拉松,真的特别值得。”景楠笑着说。

 

展开

电话咨询

报名

0371-86667787

0371-86667797

0371-68769705

招商

0371-68769712